文库网
首页 > 小短文

《我们仨》:淡泊名利,是至高的人生境界

2022-03-10 来源:文库网

《我们仨》:淡泊名利,是至高的人生境界


本周我们要深度阅读的书是《我们仨》,这本书讲的是杨绛,钱钟书,钱瑗一家三口人的,本周我们将分别从七个方面来深度解读这本书。   今天我们来分享第六个部分:淡泊名利,是至高的境界。   解读|婉馨   老子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   老子说的话是淡泊名利、谦虚谨慎的演绎,也是一个人、一个团队亦或是一个民族宁静、淡泊、大胸怀的自信折射。   《我们仨》中的钱杨夫妇,淡泊名利,惟愿清净度日,潜心读书。   20世纪80年代,钱钟书先生的《围城》被导演黄蜀芹编成电视剧,其中的金句:“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家喻户晓,引起了一股“围城热”。   钱钟书也因《围城》的热播,一下子变成了名人。   许多人慕名从远地而来,只为一睹钱钟书的风采。   但钱钟书不愿作动物园里的稀奇怪兽,杨绛只好守住门,谢绝来访的客人。   钱锺书不求名,却躲不过名人的烦扰和烦恼,他对杨绛说:“假如我没有名,我们该多么清静!”   不管怎么挡客,随着时间的推移,关心钱钟书夫妇的人越来越多,仰慕他们的来访者络绎不绝,特别是“钱迷”们,严重搅扰了他们的,杨绛只好一次次出面挡驾。   钱钟书经常对来信和登门的读者表示歉意,诚恳的奉劝他们别研究什么《围城》;   或者客气推说‘无可奉告’,或者干脆不讲情理的拒绝。   一次,一位英国女士在电话里求见,钱钟书毫不客气的说:“假如你吃了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   钱钟书这样回话虽有些莽撞,但可见起内心对名利是多么淡漠。   钱杨二人都不愿卷入名利场,钱钟书还曾力辞清华文学所顾问,社科院副院长等职。   杨绛翻译的《堂吉诃德》荣获西班牙国王颁发的大奖,西班牙第一任驻华大使电话邀请杨绛出访,她谢绝了;   第二任大使送来正式的书面邀请,杨绛也正是以书面谢绝了;   第三任大使通过中国社科院领导马洪去请,杨绛感到实在赖不掉了,才勉强答应下来。   钱杨夫妇看似不近人情的细节,其实是他们淡泊名利,超凡脱俗的一种人生境界的表现。   他们不愿他人打扰自己清净度日,因为钱杨夫妇只有淡泊名利,才能排除外界的干扰,潜心读书,专心做学问。   杨绛说她喜欢英国兰德在《生与死》里写的一句诗:“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杨绛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这种与世无争的淡泊。   在这熙熙攘攘的世间,多数人都想着出人头地,可杨绛不这样,她读书写作,翻译治学,只是因为兴之所至,并没有一丝的争名逐利之心,活出了人生的至高境界。   有的人一生都淡泊名利,乐守清贫。   优秀共产党员杨善洲用他的一生,身体力行,对“淡泊名利”做了最好的阐释。   他大公无私,甘于奉献,廉洁奉公,志存高远。   杨善洲曾经是地委书记,是一个受人敬重的“大官”,但他却保持着平民本色,戴草帽,穿草鞋,以至于公社接待员把县委书记的他当成老农而打发。   杨善洲工作繁忙,一心为公,家里的房子年久失修,每逢下雨便到处漏雨。   全家老小实在无法在屋里居住,妻子专程跑去找他,叫他无论如何想办法拿点钱给家里修房子。   他听了,久久无语,掏出身上仅有的30元钱交给妻子叫她买几个瓦盆接一下漏雨!   家里好不容易借钱盖了房子,却因为无力还债而被迫卖掉!   清贫如此,叫人难以想象。   退休后,本可以享受许多人羡慕的安逸闲适的晚年,可他偏偏一头扎进家乡的荒山,用20余年的时间,用生命的余热把曾经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   做着一切,只因为他为官期间曾承诺过:“等退休后,一定帮家乡办点实事。”   植树造林20余年,他遭遇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   林场树木茁壮成长,眼见到收获劳动成果的时候,他把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无偿移交给当地政府,自己不要任何报酬。   这就是一位年逾八旬的老共产党员淡看利益,安于奉献的境界。   为官30余载,他把全部的心血和热情都用在了为人民群众办事实上,回家的时间极少。   他的小女儿在奶奶生病时,才第一次看到回家,当时她已经8岁。   他的老伴一直是农民,组织多次提出把他家人转为城镇户口,他坚决不同意:“我相信我们的农村能建设好,我们全家都乐意和农民同甘共苦建设家乡。”   这是怎样一个不图名、不求利、不谋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一尘不染,坚持以德立身、以公处事、以廉树威,永葆浩然正气的共产党人。   在今天,有人多少人为一己私利斤斤计较,千方百计把“公家”的变为“私有”的。   而他却大公无私,把所以的一切都献给了国家。   戒贪,慎妄,淡泊名利,乐守清贫是杨善洲的人生信条。   这是一种高尚的境界,更是一种大彻大悟的人生智慧!   曾获19项国内外大奖的袁隆平说:“要淡泊名利,踏实做人,才能取得一定的成就。   现在少数人搞学术腐败,就是功利心、享乐心太重,急功近利,弄虚作假,到头来害人害己,只有踏踏实实地做人、做事,才能使心灵获得真正的满足。”   在金钱面前,他始终只满足于基本的生活需求,对此,他解释道:“精神上丰富一点,物质上和生活上看淡一点。   因为一个人的时间与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内心总想着名利,哪有心思搞科研?   在吃方面以清淡和卫生为贵,在穿方面只要朴素大方就行了。   如此这样才能保持身心健康,也才能够愉快,事业也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可是我们身边,有多少人,执着于名与利;   执着于一份痛苦的爱;   执着于幻美的梦,在追逐功名利禄的过程中迷失了自己,忘掉了初心,陷入极度的惶惑与痛苦之中。   一位诗人,他写了不少的诗,也有一定的名气,可是,他还有相当一部分诗没能发表,也无人欣赏。   为此,诗人很苦恼。   诗人有位朋友,是位禅师。   有一天,诗人向禅师诉说了自己的苦恼。禅师笑了,指着窗外一棵茂盛的植物说:“你看那是什么花?”   诗人看了一眼植物说:“夜来香。”   禅师说:“对,这夜来香只在夜晚开放,所以大家才叫它夜来香。   那你知道,夜来香为什么不在白天开花,以吸引蜂蝶的追捧,而在晚上开花吗?”   诗人摇了摇头。   禅师笑着说:“夜晚开花,并无人注意,它开花,只为了取悦自己!”   诗人吃了一惊:“取悦自己?”   禅师笑道:“白天开放的花,都是为了引人注目,得到他人的欣赏。   而夜来香在无人欣赏的情况下开放自己、芳香自己,在孤独寂寞的夜晚静静绽放属于自己的精彩。   它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自己更充实、更,不是为了能得到他人的瞩目而努力迎合他人,以求得外界的赞许,它根本不在乎外在的名誉。”   诗人笑了,说:“我明白了。   一个人不是活给别人看的,而应该为自己活着,要做一个有意义的自己。”   一株花都有这样的境界,何况是人?   在充满诱惑的社会里,能固守节操、淡泊名利并非易事。   所谓的不计较名利得失,也并非是让人放弃对志向的追求,而是要自重、自知,看轻自己想要的,沉下心来修炼自己。   只有树立了崇高的理想并乐于奉献的人,才可能经受住各种诱惑的考验,始终不渝地坚守自己的道德准则和理想信念,不重名利,不计得失。   名与利,都是过眼云烟,与其一生为它所累,不如活得实实在在、快快乐乐,用一颗平常心来看待它,将一切看得淡一点,再淡一点。   诸葛亮在《饿子书》中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人生在世,最智慧的活法是淡泊名利。   淡泊名利,是一种至高的人生境界。   没有小肚鸡肠带来的烦恼,没有功名利禄的拖累,活得轻松,过得自在。   白天知足常乐,夜里睡觉安宁,走路感觉踏实,蓦然回首时没有遗憾,此生才真正的快乐洒脱。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慈怀读书会深度阅读的全部内容。   明天我们将为大家介绍《我们仨》的第七部分的深度解读内容: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从容。欢迎大家关注微信公众号慈怀读书会,了解后续内容,明天的同一时间,我们不见不散。     *文:婉馨,乡野臭老九,闲时爱读书写文,信奉远方有诗,爱到山水间折腾   「今日话题」   名与利,都是过眼云烟,与其一生为它所累,不如活得实实在在、快快乐乐,用一颗平常心来看待它,将一切看得淡一点。读完这篇文章,你如何看待杨绛和钱钟书的淡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