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小短文

【大汉风云】霸王别姬,英雄末路

2022-03-10 来源:文库网

【大汉风云】霸王别姬,英雄末路


夜已深。   白日里的鼓角争鸣、呐喊厮杀已归沉寂。曾经剑影刀光,血雨腥风的杀戮战场已融入无边的黑暗。   似乎战争已经结束?   没有,现在是中场休息时间。韩信号称“十面埋伏”的包围圈正在加固、收缩。   如果一切顺利,最迟在清晨,汉军将会对项羽的残兵进行最后彻底的清剿。   公元1990年,意大利世界杯足球赛的曲是选自歌剧《图兰朵》中的咏叹调《今夜无人入睡》。   这歌名很适合于公元前202年12月垓下(安徽省灵壁县)的这个晚上。   光色昏黄、明灭不定的油灯下,项羽坐在帐中。面前有桌,桌上有杯,杯中有酒(饮帐中)。   陪伴项羽、优雅地为他斟酒的是个女人。   有朋友曾经面带遗憾地告诉我,你说的里有无赖、有术士、有阴谋家、有谋略家、有忠臣、有义士,甚至有人妖。   独独没有女人。   我说怎么没有,吕雉不是吗?   回答说,不算,她没有善良、没有柔情、没有忠贞、没有温婉等等一个可爱女性应当有的一切美德,她甚至没有爱(或许有,但是被其它的东西掩盖,让人无从感受),有的只是贪婪和恶毒。   我无语,但这不能怪我,只能怪司马迁、陆贾、班固以及司马光等等长胡子及没长胡子的老先生。   对不起,我虽然有时很不情愿,牢骚很大,腹诽甚多,但依然要忠实于他们的记录。   可以戏说、不能杜撰。这,是我的写作原则。   好在,司马迁先生在这里好像突然醒悟。   这个夜晚,一个美丽的女人出现了,她为这个充满血腥、欲望的恐怖夜晚增添了一抹亮色。   我以为,她的出现,是司马迁最精彩的神来之笔,虽然笔墨太少。   这女人是项羽的妻子,姓名不详(司马迁说名虞,徐广说姓虞)。后来统称“虞姬”。她是项羽的最爱(常幸从)。   听听韩信对项羽的描述:项羽待人彬彬有礼,对长辈尊重,对后辈下级慈爱,说话声音低沉亲切(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   由此,我们可以判断,项羽这个在战场上令敌人畏惧丧胆的屠夫,有他温情的一面。   本年三十岁的项羽,在美丽的妻子虞姬面前,当是个柔情的男人,体贴的丈夫。   或许,虞姬曾和项羽共同分享过辉煌的喜悦和荣耀。   现在,虞姬正在陪项羽共饮英雄末路的苦酒。   这时,一件诡异的事情发生了。   沉寂的帐外突然传来歌声,来自楚国的歌谣(楚歌)。歌声最初由汉国阵营里传来,声音由小到大,由小合唱变成了大合唱。   渐渐地,楚歌的旋律在整个项羽阵营里回荡——显然,项羽军团的广大指战员都自发加入了这合唱队伍。   究其源头,这大合唱的发起人是韩信。   韩信不是一个浪漫的有艺术气质的人。   他发起此次楚歌大合唱的用意不是为了陶冶军士情操,不是为了娱乐大众,更不是为了丰富广大楚国将士的战余文化。   他是在继续对楚战争,精神战。   当代台湾席慕容曾作诗云: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现在,故乡的歌是一把锋利的剑,在饥寒交迫、累遭重创的楚国将士耳畔响起,成功地、彻底地削平了战士的斗志。   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听着四面楚歌,项羽知道,这次是真正彻底的失败了。   项羽,这个面对十倍、十几倍于己的强大敌人不知畏惧的统帅;这个阵前斩杀敌人如除草芥的勇士;这个曾经屠城、杀降的屠夫;   这个恣意分割天下的造反领袖,现在第一次品尝到失败的无奈、恐惧和痛苦。   当着年轻美丽的妻子虞姬,项羽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这歌中的“骓”是项羽的坐骑,一匹马的名字。   现下时不利我,败局已定,虞啊虞啊,我当如何?   大意如此。   歌毕,项羽虎目流泪(项王泣数行下)。   司马迁继续讲故事:项羽歌罢,美人和之。到底美人是如何应和,司马迁语焉不详。   好在陆贾先生的《楚汉春秋》有记。   虞姬歌曰: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失败了,不忍见你英雄气就此消沉,我生有何趣。   大意如此。   据说,虞姬一曲唱罢,即横剑自刎。   眼见英雄末路,夫妻生死别离,项羽身边的卫士都为之动容,泪水沾襟(左右皆泣)。   这是一个悲哀凄冷的晚上。   余音未消,美人香殒。这霸王别姬的故事,自此成为中国人传唱千古的凄美绝响。   《红楼梦》中,林黛玉诗云: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   清朝人何溥诗云:遗恨江东应未消,芳魂零乱任风飘。八千子弟同归汉,不负君恩是楚腰。   尽管所有人尽皆背叛,总归我不负你。   怀中虞姬的身体已冷。   项羽的英雄气也逐渐冷却。   听着四面楚歌,项羽作出了一个决定:逃跑。   带着全部人马向外冲动静太大,显然不太现实,因此,被项羽选中参加突围的队伍是他的精锐骑兵,人数是八百人。   记得我在前文曾经形容过,项羽像一把锋利的楚矛,无坚不摧,现在这个形容仍没过时。   项羽和他的八百名骑兵成功突破韩信的铁桶一样的包围圈,向南方逃窜。   虽然仓促,项羽对逃跑路线仍然进行了认真的计划。他的目的地不是楚国国都彭城(江苏徐州),而是江东(江苏省南部太湖流域)的会稽(江苏省苏州市)。   那里是他的故乡,是和叔父项梁初举义旗的地方,是最稳固的根据地。   得知项羽竟然突围,韩信非常紧张。   现在是消灭项羽的最佳时机。如果让项羽从容脱身,重整旗鼓,盘面仍有可能翻转,楚汉之战还将旷日持久。   谁负谁胜出,天知晓!   他派出汉军中最强的骑兵兵团随后追杀,史书记载,这支队伍人数五千,统帅是布贩子出身的汉军首席骑兵将领灌婴。   这是速度的比拼,也是意志、勇力的较量。   血战一路,项羽居然成功南渡淮河。并且暂时摆脱了灌婴追杀,虽然代价惨重——队伍已减员到一百人左右。   好在逃出来了,项羽舒了一口气。   在淮河南岸的阴陵(安徽省定远县北),新的问题出现了,项羽迷了路。   敢问路在何方?   项羽的教训告诉我们,长途自驾游,配备GPS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是多么必要啊。   好在路旁有老农(田父)。项羽很客气地问路:请问往会稽方向怎么走?   老农大概认识项羽,他很诚恳地指明方向:向西(左)。   翻看地图,我们会发现,这农民和抗日英难王二小一样,他指出的是一个错误的、相反的方向,纯粹在恶搞项羽。   我认为,这是项羽一味屠城、杀降、烹人胡搞结出的恶果。他的群众基础实在太差!   当项羽终于明白被忽悠,在绕了一个大圈子,找到正确道路时,时间已被白白耽搁。   在东城(定远县东南),他再次被灌婴兵团咬住。一番血腥厮杀后,清点人数,项羽仅剩二十八名骑兵。   更要命的是,他又被套牢。   项羽在发动新一轮突围前,发表了最后的讲演。   “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   我天下无敌,现在天要亡我,我死而不服!   有骄傲,有绝望,更多的是愤怒。   项羽再次展示惊人的武力,他挥戈上阵,斩杀骑兵统领(都尉)一名,斩杀汉军数百人,再次突围成功,来到乌江(安徽省和县东北)东岸。   现在仅剩独身一人了。   西岸就是温暖的故乡,安全的根据地。好在乌江中有唯一的一条渡船,只要上船,汉军只能望江兴叹。   看来本次战役将以西楚全军覆没,项羽成功逃亡作结。   然而,项羽突然改变主意,在经历浴血拼杀终获生机时,他选择了死亡。   在乌江岸边,项羽横剑自刎。   据说,自杀前项羽把马匹送给了乌江上的摆渡人(乌江亭长)。   据说,自杀前项羽再次发威,杀死汉军数百人,最终,他大方地把自己的人头当红包送给了汉军中一个叫吕马童的熟人,为他换取巨大封赏。   然而,以上都无关宏旨。   引起后人疑惑、不断争论的是,项羽到底为什么选择了死亡?他的选择是正确还是错误?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唐人杜牧认为,忍辱负重,百折不回,最终成功,才是纯爷们儿。显然,项羽不算。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宋人李清照认为,有血性,不贪生,项羽才堪称千古人杰!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还是宋朝人的王安石就事论事,更是现实:项羽死或不死,终究人心已失,难挽败局。   大家的意见都发表完了吗?那么我也说两句。   项羽是一个很复杂的人,他长于战术短于战略;他有妇人之仁又有匹夫之勇;他有英雄豪气又不缺儿女柔情。   他成功过,但最终归于失败。   毕竟太过年轻啊!他在没有学会如何巩固成功的时候轻易成功了,他在没有学会如何应对失败的时候瞬间失败。   当初八千铁甲健儿渡江北上,如今孤身逃归,近乡情更怯,有何面目见江东父老?   经历了残酷杀戮,经历了生死离别。热血已冷,生无可恋。   罢罢罢,让一切都结束吧!   公元前202年12月,项羽自刎于乌江北岸,终年三十岁。   乌角道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