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小知识

普鲁士王国 建立(2)

2023-04-07 来源:文库网
在离开尼德兰两年后,他来到柏林继承公国。
很快,他就发现他继承的地方哪里是六七线城市,这明明就是非洲啊!
即位之初,由于战争仍在进行,所以第一要务是加强军队建设。短短两年,公国的军队就翻了一倍多。
除此之外,他还快速地废除了军队旧制,开始模仿当时的强国瑞典、尼德兰、法国。甚至可以说的上是逮着什么就学什么。
从此以后。他也没有放松军队建设,这可能就是德国军队近代骁勇善战的开端。
但很快大选候就发现光有军队是不行的,他必须要处理一个问题,如何加强王权和中央集权的问题。
在此之前,我们必须说明一个现状,就是中国拜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秦国所赐,导致中国的封建制度和欧洲并不相同。
中国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其辖区内,所有的东西都是皇帝本人的。从秦汉到明清,皇权不断强化,直到军机处的设立达到顶峰。
而欧洲也有一句特别有名的俗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上级只能管理自己的下级,并不能对自己的下级的下级下命令。每个人只对自己的上级负责,并不对自己上级的上级负责。类似中国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好了就说到这,如果展开的写,可以写一本书的。
在矛盾爆发的开始前,大选候就拥有了一只因战争需要建立起的常备军,所以很快就占据了上风。经过博弈和退让,在1953年就名义上确定确定了封建王权专制的基本权利,但仅限勃兰登堡。事实上。常备军严重侵害领主饲养武装的权利(民兵),使得领主没有了军事基础。
更大的麻烦来源于普鲁士。可能是因为霍亨索伦家族在普鲁士公国的统治不过几十年。
1655年,北方战争打响,大选候突然有了加强权力的理由。但普鲁士仍然不认账,每年的捐资仍然低于7万塔勒。
眼见普鲁士仍然桀骜不驯,腓特烈带兵进入了普鲁士的首府柯尼斯堡。
枪杆子里出政权。
———毛泽东
这年冬天对普鲁士的领主们来说好冷。
因为钱没了。
1655年到1659年之间,普鲁士每年的捐资达到60万塔勒。
战争结束之后,领主们在1661年召开帝国会议。提出了一大堆很过分的要求(就加强王权的角度)。十月以后,选帝侯终于失去了耐心,再次率军进入柯尼斯堡。并且逮捕了高级官员罗特。
1662年2月,领主们赴沙特使团没有获得波兰国王的支持。
1668年,罗特被发现私自写信写责骂当政者。
选帝侯很生气,激动之下,于是决定把罗特关到死。
至此,选帝侯算是真正意义上加强了皇权和中央集权(中央集权斗争内容较少,并且处于从属地位,所以我基本没怎么写)。
在70年代,选帝侯和领主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
但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让选帝侯觉得军队是真的好使。
而且不仅强化王权的时候好用,在打群架的时候也很好用。
引发战争的是瑞典国王卡尔十世,他一直把自己想象成瑞典三十年战争前期的瑞典战争英雄古斯塔夫。于是他决定去打波兰。
很快他就找到了盟友—大选侯和他的军队。
1656年瑞勃联军在华沙大败波兰。大选侯借此一役,使普鲁士公国摆脱了波兰的宗主权。
但仅仅两年以后,选帝侯又改变了立场,站到了波兰一方。
原因也很简单,具有侵略性的军事强国瑞典才是公国真正的威胁。
1658年至1659年。大选候担任联军统帅,成功抵抗了瑞典的进攻。
1660年卡尔十世去世,北方战争结束。
但真正使腓特烈声名远扬,并且获得“大选侯”称号的事情发生在1975年。
当时腓特烈正在和普鲁士将来的老对手奥地利并肩作战,抗击另一个有名号的国王“太阳王“”路易十四。
瑞典为帮助法国再次入侵勃兰登堡。
不知为何,瑞典人在勃兰登堡再次军纪败坏。
于是,所有勃兰登堡的国民都听见了他们侯爵的命令:“无论贵族还是平民,只要碰到瑞典人都格杀勿论,决不姑息。”
经过几轮军事交手,腓特烈和他的6000名士兵在费尔贝林与11000名瑞典人相遇了。
上过小学的都知道,瑞典军队人数占优势。但瑞典人出现了失误。
他们没有占领一个小沙岗。
仅仅是一个不知名字的小沙岗。
腓特烈抓住机会,将十三门野战炮摆在了上面。伴随着炮响,瑞典军队就已经失败了。
但毕竟是军事强国。瑞典数次发起冲锋,勃军就数次发动反冲锋,一时间难分胜负。
但瑞典军队还是先崩溃了。
值得一提的是,瑞典的一些军官在逃跑时被俘,他们希望用2000塔勒(真是巨款!)来赎回自己的命,但还是被杀了。
老一代人依然记得几十年前自己亲人被屈辱杀死的场景。
虽然在战场上,大选侯往往都是胜利一方,但并没有获得与之相匹配的利益。因为那时的公国还不够强大,大国的框架下也就能分一口汤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