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小知识

中元节和清明节的区别 同是兄弟不同命(2)

2023-12-29 来源:文库网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按阳历来说,清明节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一定意义上,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有些地方俗称该节日为鬼节、施孤,或亡人节、七月半等。
印度佛教仪式中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国慎终追远的俗信,于是益加普及。中国从梁代开始照此仿行,相沿成中元节。不过后来除设斋供僧外,还增加了拜忏、放焰口等活动。
“鬼节”听起来可怕,主要因为有“鬼”字。从夏朝建立奴隶制度国家开始,生产力的大力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开始改变,善恶的概念开始形成。为人们做了好事的成了神,大奸大恶的人成了鬼。一直到现在,人们经常说“你心里有鬼”,就是做了坏事的意思。
但是到了商朝,人们又把鬼与先人、宗庙、祭祀等等怀念祖先连接到了一起。连国家大事、土地收成都要向先祖的鬼魂请示,每逢有事不论大小,先要祭祖。
到了周朝,人们更是将祭祀祖先升级为最主要的形式礼仪。周公制定礼仪,最主要的就是祭祀礼仪,很隆重。统治者开始利用人民的愚昧无知,将祭祀和“鬼神”做成了统治人民的“利器”。

中元节和清明节的区别 同是兄弟不同命


再到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开始给予“鬼”人物性格,开始出现在各种文学作品中。文学创作者,为了讽刺统治阶级又不敢直接说,只好利用“鬼”,给“鬼”赋予人物性格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统治阶级的不满。从《山海经》到《搜神记》再到《聊斋志异》达到了以“鬼”为主要表达方式的高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