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情感

父辈的“钱意识”(2)

2023-05-13 来源:文库网
从大年初三,找到初五,能找的地方都找了,还是没有眉目。直到初五晚上,父亲终于张口说话,喉咙里明显堵着一块痰,后来知道那就是回光返照。妈妈急切地问:那几张存单,放……放在哪儿?
父亲微微睁开眼,说出了地方,妹妹很快在存放鸡蛋的陶罐底部的旧报纸下方,发现一份我若干年前带回去的文件材料,那文件是摺页式的,十多张存单就隐身在那里,有的五百,有的八百。
妈妈说,平时一凑到整数,父亲就跑到村信用社存起来。大姐点了一下,她突然有些不合时宜的兴奋,脱口而出:你存的是一万八千二百,意思是:要——发—— 儿,“要发我儿”,是吧?!大姐最知道父亲的心思了,父亲艰难地点了点头,也笑了。
我半跪在父亲的身边,他当时躺在堂屋的地铺上,这是乡下的规矩。寿衣都已经穿上了身,他有些不习惯,几次想起来看看,都没有成功。儿子当时才六岁,正是最调皮的年龄,但是看到爷爷病重,睡在地铺上,立马收敛了许多。
我永远记得那个深夜父亲在临终时对我们的交代。父亲吃力地伸出那双枯萎的大手,慢慢抚摸着儿子的头、脸,从上到下,摩挲了一遍,仿佛是对另一个自己在道别,这恐怕就是农村人理解的传宗接代的最有仪式感的一个场景了,可惜没有留下任何画面,只能珍存在我今生的记忆里。

父辈的“钱意识”


父亲的那一万八千二百块钱,其实对我们并没有实际的作用,只是一种象征意义,一种精神鼓励,所以我当时特意请人将所有的存单复印下来,留在将来作为最原始的家教素材。父亲虽然是农民,毕竟跑过大码头,在大上海拉过黄包车,他的教育方式在乡下也是独树一帜。
读大学时,当时一学期花销不过三四百元,偶尔有稿费贴补,可以改善改善伙食,接待同学。父亲老是担心我会大手大脚,有次假期结束前跟他要钱,他推起自行车就走,说要到城里上班的大姐那里借去,下午回来,他果然借了三百元回来。
我返校之后,据说妈妈在家常常偷偷以泪洗面,父亲追问她原因,妈妈说,人家伢子考不上大学也罢,我们家考上了,没钱读,还要四处借,命苦啊!
一回两回,父亲都没有理会,后来他不得不摊牌,所谓的“借钱”,不过是他和大姐演的双簧,他是怕我知道家里有钱了,就开始抖了,不懂得珍惜了。
父辈是从物质稀缺的年代跌打滚爬过来的,他们最明白钱的来之不易。父亲走后,妈妈一个人在家,我每次回去都要给个千儿八百的,我知道她不会乱花,但是手上有钱,有好多的钱,那感觉、底气是不一样的。她把我们带回去的大钱都封存在塑料袋里,然后在灶口挖个洞,将塑料袋藏到那里,等到用的时候再挖出来……
上次回去的时候,妈妈喜滋滋地告诉我,她已经存了八千块了。我责怪她,给你钱就是花的,存起来有什么意思?要是存款,不如我自己存了?!妈妈说,农村的规矩,人死了总要给儿孙留点钱,什么都不留下,不作兴啊。

父辈的“钱意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