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情感

蹲点阿昌寨(3)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梁河地区阿昌族姓氏中,们、闷、郎(囊)、俸(哄)、马、杨被称为守土民族,而梁、赵、曹、张、李、孙姓则自认为是汉族“讨姨婆”变来的。在这些姓氏阿昌族中,更具有传奇色彩的是孙姓汉族变阿昌族的来历,据说原来湾中阿昌族住在今大坪子脚的新寨园,有曹、们二姓。据传当时寨子人丁兴旺,寨中有一曹氏女子,嫁到们家后不幸守寡。当时的的腾冲勐连香草岭的孙科,担任官府催收粮款的差事,因百姓遭灾,未能完成催收粮款的差事,被官差追拿,便逃到新寨园。一阵阵鸡叫狗咬,孙科躲进一曹氏寡妇家,哀求说:大嫂,“官差追拿我、请你务必搭救我”!曹寡妇便让他躺倒在自已的床上,蒙头盖被、呻吟不止,官差追进家来问曹氏:“屋里哼的是什么人”曹氏不慌不忙答:“我男人、被鬼魔咬缠着,治也治不好”。
官差素闻夷方坝的鬼咬着要丧命(当地流传着,要走夷方坝、先把老婆嫁),便一溜烟走了。为答谢曹氏的救命之恩,在寨人的撮合下,孙科和曹寡妇结为了夫妻。为感谢和招待族人,曹氏不得不把自己养的唯一一头大母猪杀了。于是传下了“根”。就这样孙科便成了湾中孙姓阿昌人的始祖。“汉变夷”的传奇色彩就是这样来的。

蹲点阿昌寨


但在我的印象中,全国人口只有三万多人的阿昌族为什么会有这么厚重的文化底蕴。因为阿昌族是没有流传下来自己的文字,据传说在远古的时候,他们的文字写在皮条上,由于下雨受潮,一天主人拿出来翻晒,不小心被狗拉去吃了,文字就这样失传了,是靠坚强的毅力和记忆,一代一代相传;一直坚守着本民族语言的通话和交流,并发扬光大,创作了创世纪神话史诗《遮帕麻和遮米麻》,大型舞蹈《蹬窝罗》和流传于各阿昌寨以歌传情、以歌交友、以歌娱乐的山歌。我跟支书、主任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他是有生命力和价值的,是一个民族的脊梁和希望,他一定会为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创造更大的财富、带来更多的福祉,阿昌族就是这样的一个民族。一个重视文化的民族,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民族,必将人才辈出。有时我跟相处得比较好的阿昌族干部赵新(原任曩宋阿昌族乡乡长)开玩笑说:
文化出官:具我所知道的就有阿昌族干部,德宏州人大副主任孙春兰,原副州长赵家培、原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梁其刚、原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梁兆佩,县委常委副县长赵家德和局长、乡长、乡人大主席等,各大部门、行业都有阿昌族的干部和优秀的人才。文化出作家:据资料统计加入国家、省、州作家协会的就有四十多人,比较有名的阿昌族作家曹明强、孙家林、曹先强、孙宝廷、曹先贵、曹榕,这些都是我所熟知的,还有不认识的。我也从“讨夷婆变夷人”含义中找到了汉文化和阿昌文化相结合的渊源和答案,那是汉文化和阿昌文化血肉交融的灵魂,盛开的鲜花,结出民族大团结的硕果;代代相传、源远流长。我想这就是人口较少民族--阿昌族文化人比例较高的原因吧。使得人口相对较少的阿昌族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生生不息、大风大浪中顽强的生活和永不忘本。

蹲点阿昌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