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情感

清心识境(2)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佛云:身心绝烦恼,曰“静”;使心造作,曰“思”,心处静境,而进入思维,曰“静思”。今吾之静之思,非藏喜怒于无形之矜持,亦非含而不露之城府,是所谓心清则静,心执着即思也——风清月白,心清佛现。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时,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赠他以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接受,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表明心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民资本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好一个“清风两袖朝天去”,真正体现了不贪不婪、无欲无求的境界。正是这样的一种心境,不论送什么都拒之门外,哪怕仅是一些土特产,更何况其他贵重之物,充分表露了两袖清风的洒脱和淡定。
文人与香有着不解之缘,中国文化与香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密切而微妙的关系。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用”香也甚多,并且更细致、更传神,还常借香来渲染各种情绪。我们总是喜欢说: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其实那都只不过是以己之私心去度佛陀之胸腹罢了,最终自是难越重重尘障。佛陀说:无我,亦即无我之物。直道事人。虚衷御物。岂能尽如人意。但求不愧我心。不近人情。举足尽是危机。不体物情。一生俱成梦境。己性不可任。当用逆法制之。其道在一忍字。《西厢记》必须对雪读之,对雪读之者,资其洁清也。

清心识境


人性不可拂。当用顺法调之。能舍才能得,这一句话我们早已耳熟能详。唯舍得烦恼,才得拥有快乐;唯舍得贪婪,才能拥有福德。在我们苦叹人生无常的时候,不要忘了“万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年华如水流逝,轻携残落的书卷,默读,幽幽孤寂,郁郁于心,尘去罢,漠漠往事,已是昨日之歌。我只想做一场梦。心向清廉,才能做到有所为。清廉者心笃静,有所学,对名利却无所求,才能坚守党性原则,从全局上思考和把握问题。心向清廉,才能够摆脱虚名浮利的羁绊,撇开“利益”的套子,跳出贪欲的诱惑,放开手脚,一门心思用在工作上、事业上,追求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也许,我会将百年的欢声笑语、悲欢离合、恩怨情仇,都视为已故春秋,让自己沉醉于其中。从此,我不愿再醒来,努力将忧伤化为柔美的句子,让一种空灵之美,流动于句与句之间。
世间万物皆是生灭随缘,那么,死生亦是缘。勿以缘喜,勿以缘悲。唯超越了悲喜,超越了善恶,方能净身清心。若想使心无所束缚,唯有跳出执着。独倚幽窗,半杯茗烟缭绕,几竿翠竹疏影班驳,凝眸泪盈睫,且归,拂袖而归,清风明月般淡然。留一份清新,避世悠然。在唯美的相思中,感受一份灵犀,交错一种梦幻迷离的美,让那颗孤傲而善良的心,醉在一段情里。
心怀功德,那本就是一种错失,凡有所得必先要肯舍,身无所有,心才能无所求,放下执着之心,才得现祥和之怀。让思念的气息,幽幽地穿在体内,悠长绵柔。获取一种心灵的沉醉,延续一种文字里的眷恋。人字两笔:一笔写前进,一笔写后退,不恋顶峰的人更可贵;一笔写付出,一笔写收获,失去的不一定不美丽。信仰或者是信念,本该是人一生的事业之所在。人,就是这个信仰的载体,是这个信念的物化,没有信仰的人也许就像是一条空的无人撑舵的船。人的两只眼睛是平行的,所以应当平等看人;人的两只耳朵是分在两边的,所以不可偏听一面之词。人皆有佛性,只是有的人尚未知觉罢了,要知道,真正的菩萨绝非庙里的泥塑之像,唯能救人者,才堪称真正的菩萨。心向清廉,才能做到心笃静。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一个个性张扬与私欲膨胀的时代。心向清廉,生活在其中,才能不为欲所累。

清心识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