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杂谈趣闻

一战二战的导火索是什么两次相隔多长时间(详细解读一战二战)(2)

2023-05-15 来源:文库网
二是大国矛盾的愈演愈烈。
1849年,英国废除大部分航海法案;1854年,英国几乎废除了所有航海贸易限制。186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关于非洲事务决议,即“所有进一步扩大领土,或者强占统治权的做法都是不明智的”。
这是啥意思?
意思是英国要主导寰球进入自由帝国主义时代。而这个时代甚至要追溯到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大英帝国的策略,不再是抢殖民地,而是要维护自由贸易的规则。通过规则赚钱,比通过殖民地抢钱的效率,要高出好几个数量级。
但,好景不长。
1870年,英国却进入新一轮殖民扩张。大英帝国也恰是在这个时候,登峰造极了,领土面积达到3500万平方公里。
为什么又去抢殖民地了?
因为法国去抢殖民地、俄国去抢殖民地,甚至连美国和德国也去抢殖民地了。美国把触角伸到了菲律宾。而一直不打算抢殖民地的德国,也出手了。不仅在非洲抢,而且抢到了中国青岛。
英国搞自由贸易赚钱,但是德国、法国和俄国把自家殖民地关闭了,英国还怎么搞自由贸易?一战之前,全球84%的陆地面积都被欧洲列强瓜分完了。蛋糕不能再做大,那就只能分蛋糕。但怎么分?
当时,盛行两种思潮:一个是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简单说就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一个是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简单说就是邻国人口一旦多了,那就一定会到自己家里抢粮食吃。
所以,各种修昔底德陷阱也就一环套一环。
在世界上,英国和俄国是一对儿修昔底德陷阱;在欧洲,法国和德国是一对儿修昔底德陷阱。而在德国看来,俄国和自己也形成了修昔底德陷阱的关系。
世界充满了矛盾,而彼此又充满了猜疑。关键是大家普遍信奉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不是我灭了你就是你灭了我。

一战二战的导火索是什么两次相隔多长时间(详细解读一战二战)


三是民族主义的咄咄逼人
拿破仑之前,欧洲战争属于贵族战争。但是,拿破仑耍流氓了,带着法国平民吊打欧洲贵族,几乎称霸欧洲。虽然欧洲的贵族和国王干翻了拿破仑,但拿破仑的游戏规则却普遍开花了。
在拿破仑之后,战争该怎么打?
大家普遍开始发动平民上战场,要打就打举国战争。但是,怎么才能把平民动员起来、让他们为国征战?
就是民族主义。
我们是法兰西民族、你们是德意志民族,然后就是有你没我、有我没你。但凡打仗,就往死里磕。这时候,已经不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问题了,而是非我族类、其人必诛。
尤其是德国,民族主义的故事,讲得特别强烈、特别变态。打仗,为谁打?不是为了皇帝,而是为了民族。这股劲头儿一旦上来,那就魔挡杀魔、佛挡杀佛。
而动员平民上战场,除了讲民族主义的故事,还要发给平民入场券,让平民参与到政治生活。于是,普选权出现了。平民可以一人一票选议员、选总理,甚至还能选皇帝。比如法兰西第二帝国就是被选出来的。
这么玩,就会出现两个问题:一个是国王、贵族等传统精英说话不好使了,民族情绪压制民族理性;一个是国内政局一旦不稳,那就对外煽动仇恨、转嫁矛盾,民族情绪越来越强烈。
因为有铁路,所以才可以运送更多的士兵、输送更多的物资。但,召集士兵和征集物资的问题,怎么解决?就是用民族主义来解决。非我族类,不仅其心必异而且其人必诛。有了这股狠劲儿,那还有啥问题不能解决,真正实现了人定胜天。所以,一战的出兵规模,一万人干脆拿不出手,十万人都是小意思,百万人根本不成问题。
四是敏感地区的历史积怨。
这个敏感地区,就是巴尔干。巴尔干是一战的火药桶,也是一战的导火索。诸方矛盾全都汇集到于此。
首先是俄国,一门心思要打通黑海和地中海。为了控制博斯普鲁斯海峡,俄国跟奥斯曼帝国打了十次战争。俄国人的这股劲儿,比诸葛亮北伐还要坚韧,攒点儿钱就出去打一杖,打完了再攒钱,攒够了再出去打一仗。
其次是英国,英国死活不同意俄国染指地中海。在英国看来,地中海就是自家内海。其他欧洲国家就在地中海边上儿,这个可以忍,而且自家海军也能镇得住。但是,俄国不行。所以,英国直接把军舰开到地中海,用舰炮跟俄国对话:你敢过来、我就开炮。
第三是奥匈帝国,不仅跟俄国矛盾重重,而且也惦记着地中海。曾经的神圣罗马帝国,却连个出海口都没有。这也太说不过去了。在第十次俄奥战争以后,通过德国的调停,奥匈获得了地中海的出海口。
第四肯定是德国了。德国调停了一个柏林协议,把塞浦路斯给了英国、把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给了奥匈,却唯独没让俄国拿到好处。俄国打了半天,人没少死、钱没少花,而被德国一搅和,竟啥好处也没有。所以,俄国既恨奥匈,又恨德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