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杂谈趣闻

强迫性囤积症:很多人不舍得“断舍离”这算是病吗?(2)

2024-01-02 来源:文库网
当地政府雇佣了建筑专用的机器去清除成堆瓦砾,最终花费两天时间清理垃圾,才发现他尸体的位置。
囤积症患者有一些共同点:一般发生在独居老人当中;完美主义,遇事优柔寡断,生存自理能力和社会能力低下,囤积症跟物质缺乏的经历无绝对联系,但与安全感相关。如果其他人强行清理,则适得其反。
囤积症患者还有这些心理特征:罹患囤积症的大多是老人,他们普遍缺乏一个温和、有爱的家庭关系。因为缺乏家庭支持系统,更容易感到孤单孤独,把自我价值物化,更容易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建立在物品上;经历过创伤事件的更容易囤积物品,越焦虑越囤积;随着年龄越大,记忆力越差,越爱囤积,因为物品可以促使他们记起年轻时的事情;囤积让他们获得控制感;同时,被物品占满的狭小空间让囤积症患者获得可触及的物理安全感。
有的老人甚至还会这样想:我把住的这里弄得乌烟瘴气,年轻人就不会来骂我了/年轻人就会骂我,我就能获得关注、被人需要了。
强迫性囤积症现在被归类为精神障碍,无法用药物进行治愈,目前只能通过认知行为治疗帮助“囤积狂”作出扔掉东西的决定,并安稳其情绪。
各“金主爸爸”“养活”(带富)了一群各种带货的明星和网红,盛行的奢侈品文化和绝对消费主义无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包”治百病,网购成瘾已经成为社会的通病,拥有时髦的产品让我们逃脱单调的生活,消费填补了我们的空虚内心。
杂乱的硬盘和收藏夹,也是另一种“虚拟囤积”?
荷兰医学学术中心研究员在《英国医学杂志·病例报告》上发表文章,发现了一种新型囤积强迫症——数码囤积癖。一名患孤独症的47岁男性不光收集其他东西,他还收集数码照片,每天要拍上1000多张街景等无意义的照片,之后再花3-5小时整理,存入硬盘中。

强迫性囤积症:很多人不舍得“断舍离”这算是病吗?


等做完这些工作之后,他已经没有足够时间睡觉、做家务了,连出门都有拍拍拍的任务,情绪一直低落。
我们每看过一个健身视频、读书链接都会下意识收藏起来。信息囤积症患者对信息有很强的掌控欲望,收藏了那么多,但是却不知道能不能再次利用起来。
不过不必紧张,心理学家说,拥有一个乱七八糟的硬盘和收藏夹的习惯并不算是病。
如何摆脱累赘的生活?
如何释放生活中的压力,丢掉不必要的东西,整理好生活中的混乱?首先,你可以试着问问自己:“我真的需要这个吗?”
我在网上看到一些很火的收纳师视频,他们分享了很多的收纳小技巧,但收纳工作更重要的其实是舍弃,好比衣柜,一件衣
服你两年没有穿了,就该处理了。有个时尚博主分享到:自己的鞋子已经塞满了整个衣帽间的鞋架子了,必须遵从“进来一件,出去一件”的原则,要不转手要不捐赠,不然不能再买下一双。
我看到一些日本很擅长收纳的家庭主妇,家里空无一物,有的只剩下两张凳子,空旷的家让人心慌慌。但其实,获得自在的生活,不需要这么极致的断舍离。
如果你有足够勇气抛弃,生活将会奖励你一个新的开始。
Reference
1、美国精神病学协会。(2013年)。精神障碍的诊断和统计手册(第5版)阿灵顿,弗吉尼亚州:美国精神病学出版社。
2、伊丽莎白·巴勒莫, 莫昕. 数字囤积是精神疾病吗?[J].英语世界, 2017(6):56-60.
3、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log/your-personal-renaissance/201602/why-so-much-compulsive-hoarding
4、Andersen, E., Raffin-Bouchal, S., & Marcy-Edwards, D. (2008). Reasons to accumulate excess: older adults who hoard possessions. Home health care services quarterly, 27(3),187-216.
作者:KAFORNIAY,心理咨询师,三年心理学平台运营经验,多次获得今日头条青云计划奖,写过十万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