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小知识

详解曹魏 五子良将

2023-04-07 来源:文库网

详解曹魏 五子良将

本文核心词:三国,五子良将,日更挑战

详解曹魏 五子良将


“五子良将”是指三国时期,曹魏势力的五位将军,即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左将军于禁、征西车骑将军张郃以及后将军徐晃。
陈寿撰写魏书卷十七时,将此五人合传,叙述诸将生平事迹后评曰:“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因此现代人将其称之为“五子良将”。
“五子良将”的特点,首先当然是善于用兵,能打仗。但曹操手下名将如云,为什么单单把这五个人拿出来放一起呢?
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许褚、典韦、李典、文聘等人,也都号称名将,为什么不在“五子良将”里面呢?
这是因为,“五子良将”身上还具有几个不同于其他将领的显著特点。
一、五子良将不在曹魏的核心政治圈内
曹魏集团的核心人员,包括两大群体:一是汝颍名士,即汝南、颍川地区的世家大族人士,代表人物如荀彧、荀攸、郭嘉、钟繇等,二是谯沛故人,即曹操老家沛国谯县的老乡,主要是夏侯氏、曹氏宗族成员,此外还有许褚、刘馥、武周、文钦等人。大体而言,曹操集团的文官以汝颍名士为首,武将以谯沛故人为首,文武两方面的大权,分别掌握在这两大群体之手。
“五子良将”既不属于汝颍名士,也不属于谯沛故人。张辽是并州雁门郡马邑县人,乐进是兖州阳平郡卫国人,于禁是兖州泰山郡巨平县人,张郃是冀州河间郡鄚县人,徐晃是并州河东郡杨县人。
所以,“五子良将”并不在曹魏集团的政治核心圈内,他们是职业军人,只负责打仗,不参与政治决策。曹操要打谁、不打谁,从来不会问他们,他们的任务只是负责执行、落实曹操的决策,只要考虑怎么打就行了。
就算在他们所擅长的军事领域,也需要听从谯沛将领的指挥。例如建安十六年(211年)马超举兵反叛时,曹仁为安西将军,“督诸将拒潼关,破超渭南”,这里曹仁所督的“诸将”之中就有张郃、徐晃二将。建安十九年(214年)马超攻凉州,夏侯渊前往救援,“使张郃督步骑五千在前”,此时张郃是夏侯渊的下属,接受夏侯渊领导和指挥。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居巢之战后,曹操留夏侯惇“督二十六军留居巢”,夏侯惇所督的“二十六军”中就有张辽。黄初三年(222年),曹丕征孙权,以曹休为征东大将军,假黄钺,“督张辽等及诸州郡二十余军”,此时张辽已是耆宿老将,而曹休只是新提拔的年轻统帅,但在曹休面前,张辽也只能俯首听命。
不仅谯沛的亲贵将领可以指挥五子良将,就连身为文官的汝颍名士也可以对五子良将发号施令。据《三国志·赵俨传》载,“太祖征荆州,以(赵)俨领章陵太守,徙都督护军,护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招、冯楷七军”。
赵俨是谁?可能很多人都不熟悉。介绍下,赵俨,颍川郡阳翟县人,典型的汝颍名士,时为丞相主簿,也就是曹操的秘书,此前没打过仗。就这样一位文官,居然可以同时把包括于禁、张辽、张郃在内的诸多名将置于麾下,可见在当时的社会观念里,名士的地位之高,由此也可看到五子良将在曹魏集团中的政治地位,是处于核心圈之外的,核心圈内的人,随便来一个都是他们的领导。
二、五子良将出身于社会底层
“五子良将”之所以不会被曹操吸收进入权力核心,主要原因是他们出身低微,大多是从社会底层干起来的。这种出身注定了他们将会受到某种意义上的歧视,即使战功赫赫、威名远扬,他们也无法跻身政治高层,只能作为职业军人终其一生。
张辽据说是聂壹之后,本是当地的小豪族,但因为他的祖先因避仇而改姓张,可知他这一支在聂氏家族中是个没落、疏远的分支。真正的世家大族无不以祖先为荣,是绝对不会做出改姓的事情来的。所以张辽的出身不能算是很高。
于禁、乐进则是应募从军,从普通士兵成长为高级将领的。在当时的社会,只有生活无着落的贫困户才会主动应募当兵以求一碗饭吃,世家大族子弟即使从军也是自带宗族部曲,至少也是个军官,那些只能当普通士兵在战场上做炮灰的,绝对是社会底层的屌丝。所以当时一般都不太看得起当过兵的人。黄忠就是当兵的出身,关羽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愿与黄忠同时拜将。关羽也不是什么世家大族出身,但他就是看不起当兵的,可见当时的社会风气便是如此。《三国志·武帝纪》称赞曹操“知人善察,难眩以伪,拔于禁、乐进于行陈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皆佐命立功,列为名将”。曹操能够发现于禁、乐进的才能,并赏识提拔他们,眼光非常独到,同时也反映出于禁、乐进的出身很低,一般人是不会重视他们的。
张郃也是应募从军当兵出身,他先后得到袁绍、曹操的赏识,位至将军,这在普通士兵出身的阶层来说已经是极限了,但他在面对世家大族出身的士大夫时,仍是低人一等。 《三国志·张郃传》载:“(张)郃虽武将而爱乐儒士。”这是张郃在讨好世家大族的士大夫,努力提高自己的品位。不过,傲娇的士大夫们买不买账,又是另外一回事。在太和五年(231年)与诸葛亮的祁山之战时,诸葛亮退兵,司马懿命张郃追击,张郃主张“归军勿追”,司马懿不听,张郃只好追击,路上中了蜀军埋伏,张郃中箭身亡。张郃于中平元年(184年)应募讨黄巾,应该是二十岁左右,到太和五年(231年),至少也有六十多岁了,可谓是百战穿甲的沙场老将,而司马懿此时不过是曹丕当皇帝后才突击提拔的新贵,但对张郃的意见,司马懿不理解、不采纳,张郃毫无办法,只能照办,以致白送了性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