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情感

唯有此时琴声悲【三】(6)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以后,我报名参加了学校的民乐队,学会唱京剧,学会拉二胡,弹月琴,三弦,吹唢呐,竹笛,我们学校的乐队在各种场面和舞台参加演出……
再后来,我又被选派加入了静安区少年宫民乐队,又加入了上海市少年宫民乐队,参加了很多演出,也经常接待来自世界各地外宾……
直到现在,我还是没有忘记去“想音乐”,因为我在心目中一直惦记着Y老师说过的音乐的神圣……
无论是忧愁哀伤,还是幸福甜蜜,儿时的回忆总富有一种朦胧浪漫的色彩。光阴荏苒,世易时移,心境变迁,时位移人,虽童心犹在,但个人的感受却今非昔比。于是,儿时散落的琴音,片片都能激活一段遥远的回忆,有时温馨,时而感动,不时怀念,每每酸楚。岁月在熟悉的琴曲中静静地流淌,渐进清晰,逐渐嘹亮。往日的事,过去的人,旧时的情,因为那些熟悉的琴音,显得那么生动感人,那么内敛寻味,那么温馨芳香。可惜琴音虽然总有它的回音,时光却不会倒流,人生更无法重来,唯有这些浪漫的记忆可以重温,只有那些脑海里的美丽幻象可以不断再现。如果没有这些零碎的琴音,生命的旅程,就像无风的树叶静息无声,就像水明草稀的河流清溪无生,就像空无片云的蓝天晴朗无霞,将会是多么孤寂与乏味,人生的魂牵梦萦也只能变得苍白渺茫……

唯有此时琴声悲【三】


在漫长的华夏文明历史上,历来就有“昔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的叙说,那时对某人文化素养的最高评价莫过于:“聪慧过人,姿态出众,琴棋书画,无所不通”或者“博学工文,琴棋书画,皆得其妙”。由此可见,古时“琴棋书画”在礼仪文明中的卓著地位。值得一提的是,在“琴棋书画”中,“琴”不仅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也是文化素养的马首是瞻。于是乎,会弹琴成了文人们的一种骄傲和自豪,一种精神享受。难怪大诗人白居易在《夜琴》中有“蜀琴木性实,楚丝音韵清”之叹。
他把抚琴的享受写在《船夜援琴》中:“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心静即声淡,其闻无古今”。与此相符,“对牛弹琴”、“焚琴煮鹤”自古就被用为感叹某人在文化素养上“不学无术”的代名词。
令人痛心的是,中华近古代音乐文化的历史都以政治权争为主要潮流,都是由政治斗争的胜负决定音乐的选择。这种畸形发展扼杀了中华音乐文化应有的连续性,剥夺了它内在的系统性,更摧毁了它所必需的百花齐放的土壤,使它衰变为政治系统的附属品,畸变成政治斗争的工具。每次血腥的争权斗争都会产生各自的成败者,于是乎,中国近古代史的主导音乐,都是为“成者王侯”歌功颂德的凯旋之乐;而“败者寇”的乐曲只能劣迹昭著,成为狼狈弃市的历史垃圾,丧失其滋生成长之基本权利。近百年,这些不断政变的风暴,使年轻人彻底迷失了“蔡文姬,能辨琴”的人生榜样,使国民忘却了“以礼制乐”的先祖教诲,更导致整个社会丧失了“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的传统风尚。

唯有此时琴声悲【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