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情感

最真实的莫过自我人生哲理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最真实的莫过自我人生哲理


最真实的莫过自我
驳塞缪尔·贝克特——“最真实的莫过虚无”
虚无一词最早来源于拉丁语中的“nihil”,意思是“什么都没有”。虚无不同于虚构,正如一本小说可以虚构,但我们能说它是虚无的吗?何为虚无?贝克特的世界观具有明显的悲观色彩,认为一切事物皆没有价值,即虚无;其实,虚无与中国道家思想有些许相似,道家核心乃是“道”,道无形无象,庄子认为道是虚无的主体,人生来就是无,死后还是无,于是不必介怀死亡。
虚无可能是没有自己的信仰,找不到精神寄托,思维漂浮着、游离着,找不到出口;亦可能是否定了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常说,“这个世界欺骗了我”,世界变化无常,因此从这个世界降临给人们的东西是不真实的,于是我们便在这些空虚中迷失了自我,甚至产生怀疑,这个世界也是虚无的吧?其实虚无并不能被克服,而根本的虚无,是人的死亡。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说,人的死亡之前,也存在不是虚无的东西,即最真实的并不是虚无。而笔者认为,最真实的莫过自我。
人的生存依赖于自我,故自我是必须存在的。处在这个世界中,外界的一切都可以通过眼睛反映给大脑,一切悲伤的、喜悦的亦是由心获得的感受。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全都是通过个体的感官和感觉进行的,而我们在进行这个过程的时候,不是最能感受到个人存在的价值吗?即使这个价值或高或低。于是,克服虚无,揭开个人存在之谜,最根本的是找到人生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按照斯多葛主义,灵魂的理性本质是人的最高价值,“唯一要紧的是灵魂的意向、灵魂的内在态度,唯有这意向、这态度才可能是善的或恶的,才可能提高或贬损人的价值”(《哲学导论》王德峰著)。在我们所处的空间里,有亲情、友情、爱情,还有梦想和理想,我们总会从中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比如,每个人都渴望拥有一段至死不渝的感情,我们不断寻找自己的最爱,与其生活在一起,一起获得人生更大的乐趣和意义,此过程和结果不正是体现了人存在的意义吗?

最真实的莫过自我人生哲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