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情感

山里的孩子(2)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乡里的中心小学离家3公里多(在村里上完二年级后,我们就得到乡里的中心小学去上学了,因为4岁时就哭闹着要上学,所以我到中心小学上三年级时还不满7岁)虽然不是山路,但因为上学的路绝大部分都是田埂,所以,每逢天阴下雨,我们常常在那泥泞的田埂上摔得人仰马翻。
90年代的滇东北农村,虽然早已包产到户,但大多数人家仍在温饱线上挣扎。为了节约粮食,那时候人们大都保持着每天只吃两顿饭的习惯——中午十二点左右吃午饭,天黑以后吃晚饭,上午是绝对没有吃早饭(早点)这一说的。所以那时的我们一大早起来后,随便用毛巾在脸上擦几下,背上书包便往学校跑(离家较远的我们迟到是要被老师罚站的,而且是大冬天的站在教室外面经受北风的洗礼)。尽管刚出家门时便已饥肠辘辘,但我们必须忍着饥饿出发,到中午12点放学后方可飞奔着回家吃午饭,饭后又急急忙忙赶往学校。
倘若上午的作业没有完成,比如不会背乘法口诀什么的,那么,当天午饭时便极有可能会被老师留在教室里继续“用功”,那也就意味着当天中午的饭泡汤了——尽管那时的午饭也大都只是些土豆什么的——我们必须等到下午放学后才能回家找到吃的。所以我至今仍保持着早饭可吃可不吃的习惯,而且一两顿饭不吃似乎也能熬得住。

山里的孩子


记得当时我的数学老师是一个县城里来的女教师——知识青年,回族,说实话,她究竟长得如何,如今在我的记忆里已经完全模糊了。她最擅长的教育方法就是动辄在中午把我们留在教室里“用功”。现在回想起来,我小学三年级以后的数学成绩一直不好,大约就是拜她所赐。
山里的孩子放学后是不会有时间写作业看书的,因为家里的农活似乎总也干不完。记得我们那时候下午放学回家后,要么上山打柴、下地割草、要么就是放牛、马、猪、羊什么的。
后来上了初中,学校离家就更远了(中学在另外一个乡里)。因为晚上要上自习,所以像我们这种离学校不远不近的学生,通常是中午和傍晚跑回3公里外的家里吃饭,晚上则住在学校里(那些离家更远的同学则吃住都在学校里,离家更近的同学呢则吃住都不在学校里)。我前面说过,那时候的我们是没钱买早点吃的,于是,初中时我们一日两餐的时间安排就变得非常怪异了——中午12点半左右飞奔回家吃午饭,然后急急忙忙赶往学校,上完两节或三节课后,大约5点左右,又得飞奔回家吃晚饭,饭后顺着乡间那条弯弯曲曲的小河,边看书边走路赶往学校上晚自习。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我们来说,通常是晚自习后便已经开始饥肠辘辘的,但必须忍着,不是忍受到第二天天亮就行了,而是必须忍受到上完上午的课后才能飞奔回家吃午饭。细心的人会发现我们的一日两餐,在时间安排上是非常的不人道,午餐距晚餐不到6小时,而晚餐距第二天的午餐则至少有18个小时。

山里的孩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