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爆料

唐本忠教授资料介绍(最可能获诺奖的中国科学家)(2)

2023-05-15 来源:文库网
然而有意思的是,如此重要的发现却源于一场“美丽的邂逅”。
2001年的一天,唐本忠的一名博士后研究员告诉他,实验“出问题了”。
“那段时间,研发新型发光材料和制备有机发光二极管是一个热门话题,我们也在尝试合成具有独特分子结构且能高效发光的有机发光材料。”唐本忠说,博士后告诉他制备的分子溶液在紫外灯照射下不发光,这让唐本忠非常惊讶。“因为我清楚记得,我在博士期间合成过相同的分子,当时它的结晶是发光的。”
意识到事有蹊跷,唐本忠马上跑到实验室。在与博士后仔细求证和反复讨论后,他最终确认——该材料的稀溶液不发光,但其结晶体却发光。
这一发现成为了世界范围内AIE研究的起点。
唐本忠告诉《中国科学报》,在对AIE现象的研究过程中,他最为骄傲的并不是观察到现象本身。事实上,早在19世纪中期,就有科学家发现某些无机氰化铂盐在固态时“敏感”(发光),但没有对此进行深入研究。而唐本忠不但进行了深入研究,更重要的是,他就此提出了AIE这一概念。
“在科学上,提出新概念非常重要。”他举例说,自人类诞生以来,就在和高分子物质打交道——吃的食物、穿的衣服,甚至人类本身都是由高分子构成,但直到100多年前,在德国科学家提出“高分子”概念后,高分子科学才开始取得长足发展。
“必须承认,在这方面中国人一直有些欠缺。”唐本忠直言,这与含蓄、内敛的中华传统文化有关。但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面对如此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的当下,我们必须要补齐这一短板。“要知道,如果我们不争取提出自己的概念、标准,我们的科研便只能跟在别人后面。”

唐本忠教授资料介绍(最可能获诺奖的中国科学家)


多次陷入“强手如林”的环境
“跟在别人后面”的感觉,唐本忠并不陌生。他感慨,“几乎在每个学习阶段,我的起点都很低”。
唐本忠第一次意识到这个问题,是在他进入大学之后。
1977年,伴随着高考的再次开启,唐本忠考入华南理工大学(时称华南工学院)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然而事实上,不管是学校还是专业,都不曾出现在他的高考志愿单上。
自己为何会被华南理工大学高分子专业录取?这成了唐本忠心中的一个谜团。直到本科毕业的“谢师宴”上,一位老师才为他解开谜团——这位老师在招生时,偶然看到唐本忠考卷上有机化学成绩很好,便将他录取到了这个专业。
“这位‘贵人’的一个善念,改变了我的一生。”他笑言。
初入大学,英语基础薄弱的唐本忠连ABC都搞不清楚,然而班上有的同学甚至可以直接阅读英文原版文献,这种差距是他之前从未遇到过的。好在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他,从小就养成了很强的自学能力,靠着一点一滴的追赶,大四毕业时他成为班上唯一一名在当年出国研究生资格考试中实现门门及格的学生。由此他顺利获得了一个宝贵的出国留学名额,前往日本京都大学高分子化学系学习。
此时,一个似曾相识的场景出现在他眼前——在京都大学这所日本顶尖高校,他不但要弥补自身在学业水平上的差距,更要从头开始学习日语。

唐本忠教授资料介绍(最可能获诺奖的中国科学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