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杂谈趣闻

浅谈南北朝与唐朝佛教造像的笑容表现差异(从雕塑角度来看)(3)

2023-05-15 来源:文库网
在造像的服饰方面往往通过流畅的线条雕刻,表现出人物飘逸淡然、超脱凡俗的内在气质,展现了秀骨清像的艺术风格。由于北魏晚期各民族文化交融逐渐深入,龙门石窟造像服饰不再充斥着早期云冈石窟造像的犍陀罗艺术特点,逐渐与本土文化相融,在服饰上呈现出传统服饰与洒脱率直的气度相结合的特点。龙门石窟造像中佛衣类型主要分为右袒式、搭肘式、重层式三种样式。
其中北魏的佛衣以搭肘式为主,即褒衣博带样式,上衣自背部覆双肩,右衣角穿右腋而过搭于左肘之上,中衣形式相同,广布于古阳洞、莲花洞正壁及弥勒北二洞、天统洞等窟侧壁。如莲花洞正壁立佛像、慈香洞南侧外壁下部小龛中的半跏趺佛坐像,身着宽袍,飘逸灵动;下摆则恍如自然垂落,比例有所拉长,从而更显人物形体修长,从整体呈现出清秀瘦削的特征,展现其内在清雅之气,体现出南北朝时期对气质美的追求。
菩萨造像常头戴高冠,佩饰长璎珞,身着一身轻纱,隐约透出柔软肤质,灵动飘逸。如居古阳洞中西壁的左胁侍菩萨与右胁侍菩萨,他们的衣着装束大致相同,上身裸露,下身着长裙,裙褶呈波浪状,飘逸灵动,极富动感,同时也展现出了异域风情,体现了这一时期的美学特质。力士像大多袒露上身,下裙衣着与菩萨相似。
此外,在供养人题材中,现存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的《孝文帝礼佛图》,与现存于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的《文昭皇后礼佛图群像浮雕》也集中凸显出褒衣博带式服饰风格。在这两件浮雕中,不仅主体人物孝文帝与文昭皇后,其中朝廷贵胄与侍者皆着宽大外袍,衣裙曳地,更显人物形体修长,清秀端庄。
在南北朝这一特殊时期,绘画艺术繁荣发展,审美偏向于清秀飘逸,出现了具有宗教题材的内容,艺术形式也趋多样化,整体艺术风格为陆探微所创的“秀骨清像”。南北朝绘画极大地影响了佛教造像的塑造,出现了以龙门石窟为典型的“中原风格”造像,在造像塑造上呈现出面容清秀瘦削、服饰宽大飘逸的特征,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气韵之美。

浅谈南北朝与唐朝佛教造像的笑容表现差异(从雕塑角度来看)


三、大唐佛教世俗化,佛像面容渐庄严
较之以前各个历史时期,唐朝与西域有了更为亲密的接触,这有玄奘《大唐西域记》可为标记。唐太宗以降,整个唐朝几成佛土,佛教雕塑也大盛,正因为有了更为亲密的接触,佛教雕塑对西域又有了借鉴或挪移,如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中书含人马周造像和西安宝庆寺塔.上浅刻,用梁思成先生的话说,前者“就其衣褶及形态论,其深受印度影响殆无可疑”,后者“菩萨侧身立,衣纹作飘飘状,腰细而臀部偏侧,系结于脐,尤表示印度影响”。
然而,唐朝若是只有佛教,也就不成其为唐朝了,大唐的精神是自由的,胸襟是开阔的,气概是豪放的,它走得出去,也容得进来,在文治武功之外,仅从佛教雕塑,也可看出大唐的风采和气魄,《中国全史》在介绍唐朝佛教雕塑的时候,许多文字已不像介绍雕塑作品,更像赞美唐朝的风貌,如“初唐的风格与隋代有相似之处,天王像那种
豪迈的气势、威武雄壮的风姿,充分地表现了一代英雄的风采”,“初盛唐的石窟艺术显示出唐代的兴盛气象,给人以雄伟瑰丽、劲健有力的美感”,“在唐代寺庙造像中,南禅寺大殿和佛光寺大殿的泥彩塑像,表现了盛唐时代丰腴绚丽而又简洁洗练的造型特点”。
人自由了,佛陀菩萨也自由了,佛陀菩萨“向必正面直立者,今竟自腰部弯曲或扭转:或竞有作行动之资势或表示度诚信仰之至情者。此种动作上及感情上之自由表现,乃引起雕塑技术之自由”,甚至“其造像之笔意及取材,殆不似前期之高洁”。

浅谈南北朝与唐朝佛教造像的笑容表现差异(从雕塑角度来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