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杂谈趣闻

选择性困难也是一种心理病_选择性障碍症

2024-01-02 来源:文库网
相信大家都对一种场景很熟悉,就是在餐馆里,当需要点菜时,总觉得不知道如何决定。或是当你问别人想吃什么,得到的回答往往是:“随便吧”或者“别问我,我有选择困难症”。
每一天,人们都要做出大大小小的决定。有些决定其实无论怎么去选择,也许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比如点什么菜;有些决定一旦被选择了,也许人生的下半场就被改变了——比如高考选什么专业。
但为什么人们会在面临选择时,显得犹豫、谨慎,甚至恐惧呢?通常来说,是两个因素交替作用而导致的:选择的重要性,和结果的不可逆转性。
因此,当有些人处于人生的某个十字路口,面对抉择上的困难,会寻求心理学家的帮助。同样,去研究和分析人们是根据什么而做出决定,以及哪些外因左右着人们的决定,也成为了认知心理学上的一个重要分支。
01、是什么左右着你的决定?
过往的经验
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人们积累了经验也积累了教训。因此,根据自己过去一些决定所导致的后果,来做出未来的决定,是最常见的思维模式。至少,它可以让人们避免重蹈覆辙。
不过这里要注意一点,规避了过去的教训,不见得就能做出最佳的选择。言下之意,你的选择,仅仅能够帮你最大程度避免一些曾经遭遇过的风险,但是不一定躲得开新的风险。
这个现象在财务决策中很常见,例如一些股民长期投资某个板块的股票总是亏损,于是决定投资新的板块,但这里面的输赢是没有必然联系的。
认知的偏见
其实严格来说,认知偏见也属于上面提到的对过往经验的过度依赖。区别在于,有时候,这些认知的偏见可能来自于身边的人。而当这些人和你存在比较紧密的关系时,他们内心的偏见往往容易影响到你的决策。
毕竟常见的情形是,在做出人生重大决定时,长辈的一家之言往往成为重要的参照意见。但是,一家之言通常也意味着偏见的存在,而且这些偏见可能带着时代的烙印。
太多的选项
虽说经验和认知会影响人们的决定,但是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条件,那就是面临太多的选择时,人们的内心会产生压力。
有一个著名的果酱实验:在超市里,研究人员设立了两个提供免费果酱样品的展示台,其中小货架给了顾客6种口味选择;大货架给了他们24种。
结果顾客在大货架购买果酱的可能性,相比于小货架要低六倍,这就叫做“选择过载”现象。
个人的因素
最后,个体差异也可能影响决策。研究表明,年龄、性格、社会经济地位都是影响一个人决策能力的因素。
例如,老年人可能对自己的决策能力更加自信,但在面对变化时不善于灵活变通,这就是因为认知能力随着年龄下降而导致的。
再者,如果在成长的过程中,长辈都比较强势而主观,那么面临选择时,一个人自然就会表现出退缩、胆怯、犹豫的特质,害怕担当责任——因为他们从小就“不被允许做出自己的选择”。
02、选择困难属于心理疾病吗?
当然,大多数的人即便是有选择困难,也不见得会认为这是一种心理疾病。因为心理疾病的表征,通常与焦虑、压力、抑郁和精神痛苦有关,并会严重影响一个人的社交能力。
有学者认为,特别专制或过度保护的养育方式,会导致一个人发展出选择能力的欠缺,而对于情况特别严重的患者,他们定义了一个词叫:“意志缺失症(aboulomania)”。
学者指出,照顾者(尤其是父母)过度干预孩子的生活,甚至孩子表现出对自己的依赖,就给予奖励;孩子表现的独立,就施加惩罚。导致孩子主动或被动逃避做出选择的机会,甚至到了病态的地步。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强迫症”。选择困难,属于强迫症患者常见的行为表象之一。强迫症患者特有的人格障碍,导致了他们在面对一些场景时,变得焦虑而谨慎,甚至可能永远无法开始做任何事情。
比如,当一个餐厅卫生状况不好,强迫症患者可能会去反复检视哪一把椅子适合自己坐下。
总之,选择困难可能仅仅属于各类心理疾病中的一类现象,至于是否能够(或者有必要)被诊断为心理疾病,先要看它是否严重影响了自己的生活,同时参照专家和诊断手册的意见,才能做出最后判断。

选择性困难也是一种心理病_选择性障碍症


03、帮助自己克服选择困难
这个话题当然应该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这里可以把选择分为“次要选择”和“重要选择”。
次要选择
由于次要选择所导致的结果,对人们的生活影响较少(例如点哪道菜,进哪个电梯门,坐车还是走路……),因此,如果做出选择后,反而导致了自己的不愉快,那么要审视的其实并不是如何去做选择的问题,而是什么导致了你的心理负担?
举个例子,某人在为长辈挑生日礼物,价格低了担心对方觉得自己不尊重,价格高了担心对方说自己浪费,颜色鲜艳了担心对方不喜欢,颜色老套了又觉得拿不出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