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情感

散理记忆――河(2)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至中夜,忽闻潺潺水声远来,举家奇而观之,眼前竟有河水铺槽而过,水中倒影白云圆月,水前隐约一白龙蜿蜒而去,至天明,河槽已布满甘冽清凉之水——“清凉江”由此得名,刘氏一家也因之就此地落户。为便于渔耕及商贾通行,来年设一码头,名曰“北码头”,此既刘氏一族世代之所居也。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自耕封闭的旧中国,清凉江沿岸人群的繁衍生存,无一不与这条河休戚相关:旱靠其灌溉,涝依其排水,住仗其芦舍,行赖其木舟。每年春暖,岸边的成年男子就去河中打鱼,捞到大的到集上“互市”、换钱,小的或吃、或晒干备食;夏秋季节,人们就在河中打来浮萍藻草、小鱼小虾晒干加工饲料,豢养家畜家禽,拓展生计空间;冬季封河,人们便割下河里的芦苇,进行一冬的手工编织,加工出的产品,除少量自用,多数销往外地——清凉江赐予岸边人们的最后一次福祉,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一次泛水,水退后约有月余,两河套长出满地的红荆棵。此后几年中,那里的人们利用空闲时间,打来红荆条编制筐篓,驮往运河以东集市去卖,然后换些粮米回来,补充“大锅饭”定量供给的严重不足,从而熬过了文革最后几年的艰难岁月。

散理记忆――河


        清凉江边的人,和他处人群最大的不同是“游水”与生俱来,七八岁就是“赛鲤鱼”,到十五六,个个就都变成“闹江龙”了。记得小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每逢夏季来临,除了吃饭上学就是“江里泡”。在那里我们可以到河边捡贝壳、化石猴,可以到藻草苇根下面摸鱼捉蟹,可以到芦苇丛中捕野鸭、搜鸟蛋……印象中当时我们这些孩子“翻江捣海”的办法有很多且千奇百怪,后来看真能入“基尼斯”者并非很多,其中记忆清晰的是:七八个孩子结伴来到河边,全部脱光衣服,每人挖上一捧紫泥再圆周形直立站好,然后用紫泥把自己前边的伙伴除眼睛外的周身上下全部涂严,看准浅水处哪儿鱼多,就悄然弧字形将其围住,然后迅速蹲在水中,两腿杈开,脚丫搭着脚丫往河边,一直上岸来,以这样的办法圈鱼。
结果不想可知,多数“鱼聪明”于我们的胯下逃生,少数“鱼傻子”成了我们的战利品:小鲫鱼也有,撅嘴鲢也有,有时会是嘎牙、蛤蜊、小螃蟹……

散理记忆――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