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情感

丁文《孝道三劫》(大散文)(4)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孝道文化遭此一劫并非全无好处,它至少让人们懂得了区别,觉得二十四孝中的那些玩意儿值得重新掂量掂量,孔夫子的劝孝言论也有重新评价的必要,大家的共识是不能将洗澡水与洗澡的婴儿一同倒掉。孝道文化第二劫发生在文革时期。历史已有定论,毛泽东先生是文化革命的始作俑者。文化革命重演了五四时代由“非儒”到“非孝”的历史荒诞剧。1968年10月31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扩大的八届十二中全会闭幕会上谈到郭沫若的观点和《十批判书》时说:“拥护孔夫子的,我们在座的有郭老,……我这个人比较有点偏,就不那么高兴孔夫子。”毛泽东的讲话定下了文革批孔的基调。1973年8月5日,毛泽东又让江青记录下他的七律《读〈封建论〉,赠郭老》,诗云: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多行秦政制,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就在这不久,林彪事件发生了。毛泽东借题发挥:林彪骂我是秦始皇,我赞成秦始皇,不赞成孔夫子。他还说自己是“马克思加秦始皇”。文化革命革的是文化的命,孝道文化自应被归于封资修的旧货色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人们记忆犹新,那个年头讲的是阶级斗争,以阶级划线,无论父子、母女、夫妻、兄弟、姐妹旁及三亲六故,皆要重新站队,做到黑白分明,水火不容,你死我活,六亲不认,方显得有无产阶级的觉悟。于是大义灭亲的“英雄”层出不穷,或儿子检举父亲让老爹锒铛入狱,或妻子揭发丈夫让亲爱的人顶风臭十里,或兄弟相互爆料致对方于死地。

丁文《孝道三劫》(大散文)


同在一个锅里搅勺把子的至亲骨肉,或同室操戈,或同床异梦,或分道扬镳。文革直接的结果是家庭之间的彼此信任毁于一旦,导演了一幕又一幕家庭悲剧,它所造成的亲情隔阂在过了许多年后,伤痕仍难以真正的弥合。文革中的“非孝”行动其所以能一时甚嚣尘上,几乎要颠覆几千年的孝道传统,不独独因为决策者的施政纲领得到雷厉风行地贯彻,以及近百年来非儒思潮的影响,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孝道经济基础的改变,国家当时提供财力支持红卫兵大串连以及天安门广场的数次领袖接见,嘴巴没毛做事不牢的娃娃们吃的是公家饭,便可以无碍无挂地举起千钧棒肆无忌惮地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同时不计后果地将斗争锋芒指向赖以安身立命的家庭及家庭伦理道德,所以传承几千年的孝道文化遭受到了史无前例的破坏,许多家族宗祠被捣毁,保存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珍贵家谱被焚烧,颇具诗情画意的清明节祭祖活动从此冷冷清清,真个是如古人诗中所形容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如断魂”。
毋庸讳言,文化革命制造了中华孝道文化的断层,裂度之大有如地球漂移所形成的东非大峡谷。——就凭这一点,当年的红卫兵们在回忆青春往事时,能说“青春无悔”?当年的左派们有什么脸面为文化革命辩护?文革中的“非孝”行动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既然以阶级斗争是纲,阶级情就取代了父子情、母女情、夫妻情、兄弟情。若涉及血脉和亲情,就会被斥之为温情脉脉的小资情调,受到猛烈的批判。黑五类要安然无事,唯一的自保良策是选择背叛,面子抹不过去,至少也要将“孝道”的旗帜藏着掖着,有孝敬之举定要“悄悄地,打枪的不要!”红五类也不能公开张扬孝道,必须回避“孝敬”二字,良心过不去要孝敬孝敬爹娘,也得顺应潮流对此重新包装重新解释,拉上“无产阶级感情”的大旗作虎皮以保护自己。

丁文《孝道三劫》(大散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