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情感

丁文《孝道三劫》(大散文)(6)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皮影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而现代科技支撑的彩电乃至立体电影进入了普通百姓的生活。鸿雁传书不再是男女彼此沟通的主要方式,而纷纷选择电子邮件、手机联络。做孝子不再是梦寐以求的人生目标,而孜孜以求的是官场晋升、职场创优、情场得意。如此等等,呈现出与周秦汉唐宋元明清几个时代不同的社会生态。现在,儿女不孝敬父母的例子频频见于网络、银屏或报刊。比如,有的对父母不闻不问,生活不照顾,最起码的关心问候都做不到;有的把能挣钱的父母当作摇钱树,虚情假意地争着照顾、多方讨好,以求多分一杯羹;有的为遗产,相互锱铢必较,甚至反目成仇,诉诸公堂;有的将父母逐出家庭,任父母流落街头,饥寒交迫;有的照顾老人踢皮球,让老人吃白眼食,心寒似冰;有些当权者利用父母的生日祝寿、生病住院、丧葬忌日,变相敛财,孝道成了腐败的遮羞布;有些人,借为父母大办丧事,显势力,捞外财,圈地筑坟,车队簇拥,络绎不绝,连日宴席,以显示其能“光宗耀祖”,让死者不得安宁。
以上种种,都表明中国人的孝道文化出了不同类型的问题,如何对待?一方面要恢复,一方面要纠偏,二者同等的重要。人间有三大真情:亲情、友情、爱情。如今,亲情缺认、友情缺位、爱情缺真的现象屡见不鲜。特别是在亲情方面出现的“六亲不认”与不感恩现象已构成社会问题,影响了人际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

丁文《孝道三劫》(大散文)


现代社会进步的法宝不是老生常谈,而是唯生产力论,谁能创造价值谁就是老大。失去劳动能力不再创造价值的老人不再是社会的依靠、凭藉和榜样。对老人的奉养不是最高道德准则,更多的是人道主义的考量;不是人们更高的追求,而是做人的底线而已;孝养不求尽善尽美,只要“常回家看看”就可以了。古代反复宣传的孝子楷模,诸如汉文帝刘恒亲尝汤药、子路百里负米、闵子骞芦衣顺母、老莱子戏彩娱亲、董永卖身葬父、丁兰刻木事亲、陆绩怀橘遗亲、黄香扇枕温衾、王祥卧冰求鲤之类的故事与当代社会的现状格格不入,已经没有什么指导意义,有的故事甚至为人所诟病。国家的巩固仰仗的是民主和法制,“以孝治天下”不再是必需的选项。就家庭而言,现代人为物质主义和个人主义所左右,重物质轻精神,重个人轻他人,儿女企盼的不是老人万寿无疆,担心的仅仅是老人身体不佳拖累儿女,包括精力的消耗和经济上的付出。
在生产水平低下的边远农村问题尤为突出。老人自己也忧心忡忡,较为普遍的自责之语就是“老而不死是为贼”,“贼”者偷也,偷了谁?偷了什么?偷的东西大概是儿女的时间和金钱。老人如此自轻自贱,自贬身价,是孝道文化缺位所致,应该汗颜的是不孝的儿女,治国者在这方面的反应迟钝不与时俱进不作为也难辞其咎。

丁文《孝道三劫》(大散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