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情感

丁文《孝道三劫》(大散文)(7)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国门打开后,西洋“非孝”的声音也传了进来,造就了一批新的“非孝”的“改革者”。他们既然崇拜西洋主义,对外国的东西当然要统统拿来,“非孝”自然要列入清单,照收不误。
说洋人不孝,有失公允。孝敬父母是人类共同的情感,这是人的本能,是人的造化使然。洋人也是人,岂能不言孝!西方《圣经·十诫》中,在为人的诫命中,孝亲列为首诫,足见基督教对孝的重视。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接见记者采访时,记者问他:“最不能等待的事情是什么?”他的答复出人意料,他说:“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过于孝敬父母和老人!”这个洋人的话振聋发聩,让许多不孝的国人自惭行秽。
近百年来孝的卫道者视西洋文化如洪水猛兽,担心洋人的价值观会冲毁中华孝道文化的堤坝。他们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最初走出国门的一批精英人物,他们之中相当的多数被“洗了脑”,源于对西方民主制度和自由主义思想的顶礼膜拜,产生了离经叛道的“非孝”思想,当然他们至少觉得中国的孝道文化有需要改良的必要,这是对的。

丁文《孝道三劫》(大散文)


改革开放要重新审视孝道文化,这是必然的。社会大变革的前兆是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拨乱反正。当此之时,孝道文化应当被重新评估。改革开放挽救了中国,“非孝”的出现是个悖论,也不是改革设计者的初衷。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先生,并不反对孝道文化。1992年1月27日,邓小平视察珠海江海电子有限公司,在谈到人才和创新问题的同时,出人意料地谈到了家庭问题。他说:欧洲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没有家庭不行,家庭是个好东西。我们还要维持家庭。孔夫子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单元,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他还特别举例说明了家庭的社会功能。他说:都搞集体性质的福利会带来社会问题,比如养老问题,可以让家庭消化。欧洲搞福利社会,由国家、社会承担,现在走不通了。老人多了,人口老化,国家承担不起,社会承担不起,问题就会越来越大。
全国有多少老人,都是靠一家一户养活的。中国文化从孔夫子起,就提倡赡养老人。(《邓小平年谱(1975——1997)》)
邓小平少小离家,南征北战,四海漂泊,但对自己的家庭却是特别地珍惜,对于自己的亲人也总是牵挂在心。“文革”后复出的邓小平,可谓日理万机,但他仍然以自己的努力营造着家庭和睦和谐的气氛。晚年的邓小平享受着传统中国人“四世同堂”的福份。邓小平非常关心后代,他自己曾不无幽默地说:“以后如果评奖的话,评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爷爷,我可以得这个奖。”和谐幸福的家庭无疑为邓小平在革命、建设与改革征途上披荆斩棘提供了坚实后盾和温暖的情感港湾。从这个意义上说,邓小平认为“家庭是个好东西”是有切身感受的,不是泛泛而言。

丁文《孝道三劫》(大散文)


猜你喜欢